返回 大秦逮捕方士,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220章 妇人之仁?此乃仁君!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63小说]https://m.163xiaoshuo.net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荆州不可守,刘备只能无奈弃城而去,一路上愿意跟随刘备的人也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nbsp到了襄阳的时候,诸葛亮提出建议,建议刘备攻打的襄阳。

    nbsp此时襄阳还在刘琮的掌管之下,同时还有小部分曹军驻守。

    nbsp拿下襄阳对刘备而言毫无疑问是大有裨益的。

    nbsp可刘备又如何能够狠下这个心来?

    nbsp纵使刘琮再怎么混账,刘表毕竟是将刘琮托付给自己了,如果他打下襄阳,刘琮难免会有所损伤,这让刘备心中极为过意不去。

    nbsp刘备想要尽可能的和平解决这件事情,于是便在城外叫喊,希望刘琮能够出面悔改。

    nbsp但刘琮自知理亏,哪敢面见刘备,只恨不得挖个坑把自己买起来。

    nbsp外面大军压境,刘备若是真有攻打之心,只怕襄阳城根本受不住。

    nbsp刘琮甚至已经开始收拾细软,随时准备出城跑路了。

    nbsp在外面喊了整整一个下午,看到刘琮没有反应,刘备无奈,知道刘琮这是铁了心不和自己见面了。

    nbsp当下只能在襄阳城外修整一夜,第二天再出发。

    nbsp刘备却是没有想到,刘琮居然如此不得人心,第二天一大早,襄阳城内居然有无数百姓将士出门投靠。

    nbsp见到这幅场景,刘备既欣慰又无奈。

    nbsp带着这么多人逃命显然不是上策,但别人已经舍弃家业势要跟随自己了,难道刘备还能抛下这些人不成?

    nbsp于是刘备无奈,只能带上这些人再次踏上了逃命的路程。

    nbsp到了当阳的时候,刘备麾下百姓将士竟是已经约莫有二十万之数。

    nbsp到了刘表之墓的时候,刘备还特意前去祭拜了一番。

    nbsp在刘表墓前刘备说了很多,越说越自责,到最后竟是涕泪四流,不能自已。

    nbsp在刘备看来,丢掉荆州完全是自己的责任。

    nbsp虽然代领荆州,但没能守住荆州,以至于成了现如今这般模样,这让刘备感到自己愧对刘表的托付。

    nbsp如果不是关羽张飞二人拉着刘备,只怕刘备能哭晕过去。

    nbsp他心中的自责和愧疚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。

    nbsp而在这里,诸葛亮也认清了刘备的本质,不由得发出一声叹息。

    nbsp刘备无意是一位仁君,若是放在盛世,有此君主真乃天下百姓之大幸。

    nbsp可现在是乱世,是人命如草芥的乱世。

    nbsp在乱世需有铁石心肠,万万不可有妇人之仁。

    nbsp妇人之仁只会错失大好的机会,只会让局面无可挽回的滑向深渊。

    nbsp刘备可以作为一个守成之君,但绝对做不了一个锐意进取的开国君主。

    nbsp此人实在是太过感情用事了。

    nbsp只是……

    nbsp诸葛亮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nbsp这也正是刘备的优点不是吗?

    nbsp在这乱世之中,需要有一位有同情心的仁君来兜底,来作为天下枭雄的底线。

    nbsp有刘备在,诸葛亮才能看到一丝希望。

    nbsp如果当真希望刘备成为曹操那般的枭雄,那诸葛亮为何不直接投靠曹操?

    nbsp这是刘备的缺点,也正是刘备最大的优势。

    nbsp诸葛亮不准备过度的改变刘备。

    nbsp仁义难道是缺点吗?

    nbsp在这乱世之中,在这缺乏实力的关口,仁义反而能够更好的凝聚人心,帮助刘备积累起最开始的势力。

    nbsp这些自愿追随的百姓和将士无意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
    nbsp存地失人则人地皆失,存人失地则人地皆得。

    nbsp只要有人心,有百姓愿意追随,那自然就可以积累起力量。

    nbsp星星之火,未必不能燎原!

    nbsp这也是诸葛亮对刘备有信心的原因。

    nbsp在祭拜过刘表之后,大军很快再次上路。

    nbsp行军赶路和常人出行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
    nbsp人越多前进的速度也就越慢。

    nbsp若是只有刘备一人,一人两骑,只怕日行百里都不是问题。

    nbsp但人一多起来,每日行军能有十数里便已经实属不易了。

    nbsp偏偏现在时间紧张,根本由不得刘备如此慢悠悠的行军了。

    nbsp不要看他们现在人数众多,但真正能够战斗的将士却是没多少。

    nbsp若是敌人真的打了过来,将士们不但要负责迎敌,还要负责保护这些百姓。

    nbsp现在最好的选择无疑是抛下这些百姓,只带上将士们轻车简从,速速出发找到根据地安顿下来。

    nbsp如此方能回过头来支援这些百姓。

    nbsp至于这些百姓的安危……那就只能让他们自求多福了,希望敌军追上来之后,不会对这些人下死手。

    nbsp从理性上来说,自然如此。

    nbsp可刘备从来都不是讲理性的人。

    nbsp他执意要带上这些百姓,哪怕这会让他缓慢的走向死亡!

    nbsp诸葛亮既欣慰又无奈。

    nbsp很多时候,这种仁义是刘备积累人心的关键,但在这种紧急时刻,这却成为了拖累刘备,让刘备置身险地的关键弱点。

    nbsp但眼下也并非死局。

    nbsp诸葛亮十分冷静,很快便做出了分兵的策略。

    nbsp这样看似乎是分散了保护力量,却也让队伍的前进速度快了一些。

    nbsp如果曹操的追兵耽误了时间的话,说不定他们能够从容脱身。

    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    nbsp在做出这个计划之后,诸葛亮也不由得一阵身心俱疲。

    nbsp这种不受掌控的感觉十分不好,他只能将生存的希望寄托给敌人会犯错之上,这实在不是诸葛亮的风格。

    nbsp可眼下,却是没有更好的计划了!

    nbsp于是刘备便派出关羽带领一部分将士百姓先行乘船离开,双方约定一同在汉津见面。

    nbsp这样一来,兵分两路,敌人不知道该如追谁。

    nbsp诸葛亮本来建议刘备和关羽一起先行离开,因为走水路更加安全,而且速度更快。

    nbsp曹操的追兵若是真的追上来了,也无非去追逐水路上的敌人,只能在陆地上奔波。

    nbsp刘备先走无疑是最为安全,也是最为妥善的决定。

    nbsp可刘备却认为,自己要和百姓同患难,如果自己先行离开,曹操的追兵追上来了,见不到自己岂不是会屠杀百姓泄愤?

    nbsp可水路的运输能力有限,无法承载更多的人,诸葛亮只能尽可能的让更多的人跟着船只一起出发。

    nbsp陆地上的人越少,行军速度越快,他们也就愈发安全。

    nbsp就在此时,有人提议让刘备先保住江陵。

    nbsp只有保住江陵,才能遏制曹操军队南下的路线,如此方能保护南方安全。

    nbsp刘备深知以人为本的重要性。

    nbsp起初或许只是因为心善,不忍心看到这些百姓遭受苦难。

    nbsp众所周知,曹操军队的军纪一向不怎么样,每逢破城必定烧杀掳掠,这对城中的百姓而言无疑

第220章 妇人之仁?此乃仁君!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