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道真玄边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651章 丁戊奇荒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63小说]https://m.163xiaoshuo.net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

    nbsp不过他们村还真就村如其名,五谷丰登,年年丰收,不管什么年代,从未出现过饿死人的情况。

    nbsp并且,在历史上发生特大旱灾“丁戊奇荒”的那两年,他们村还曾救助过许多外来逃难的灾民。

    nbsp当时他们村里人把自家省下来的口粮匀出去,把牛棚、柴房腾出来给灾民住——他们懂,都是靠地吃饭的人,谁也经不住天灾的折腾。

    nbsp甚至当灾难过去,村里最后留下不走的,都还有近百口。

    nbsp在清朝光绪元年,华北地区爆发过一场罕见的特大旱灾,分别是一八七七丁丑年和一八七八戊寅年,因此史称“丁戊奇荒”。

    nbsp在这两年,天旱的像被捅破了窟窿,日头毒得能晒裂石头,河沟干得见底,地里的庄稼苗刚冒头就枯成了干草,一捏就碎。

    nbsp逃荒的人成群结队一个个面黄肌瘦,衣衫烂得遮不住身子,有的怀里抱着快饿死的娃,有的拄着棍子一步三晃,嘴唇干裂得渗血,眼里只剩求活的光。

    nbsp对于“丁戊奇荒”,兰老爷子烟锅子里的烟丝燃了又灭。

    nbsp他不曾经历过,但因为闹天灾而饿死人的年月,他倒见识过不少。

    nbsp那时的人们过着极苦的生活,一天忙到头就指着地里的那点粮食糊口。

    nbsp盼着风调,盼着雨顺,盼着谷穗压弯腰,盼着仓里的粮能接上下一茬。

    nbsp地里人都说,土是活的,能闻出人的汗味,你对它实诚,它就给你长庄稼,你若敢懈怠,它便让你空着手过冬。

    nbsp对庄稼人来说,地不是死物,是命根子,是脊梁骨,是扛着一家子活下去的指望。

    nbsp春种时把种子埋进土里,就像把希望种进了心窝窝,每天天不亮就往地里跑,蹲在田埂上瞅着芽尖冒头,比瞅着自家娃长个子还上心。

    nbsp年轻时,兰老爷子也曾跟着他父亲一起种过地,深知其中的不易。

    nbsp“一年到头,天不亮就下地,顶着日头薅草、施肥、浇水,腰累得直不起来,就盼着秋收时能多打两斗粮,站在田埂上闻闻麦香。”

    nbsp“小时候我爹就对我说过,人啊,只有不亏了地皮,地皮才不亏肚皮!可老天爷的脾气谁摸的准?他哪管你苦不苦?对地再好,一场旱,地里的苗全枯了,一场涝,刚熟的庄稼全泡了,闹起虫灾,一夜之间,叶子就被啃得只剩根杆儿,随便哪一样都能让庄户人一年白干,天不随人愿啊!”

    nbsp猛吸了一口烟,兰老爷子仰头,吐出一口长长的烟气。

    nbsp据他回忆,每遇饥荒年月,他所在的村里就空了大半。

    nbsp除了那些走不动道的老人留在家里等死,剩下的人都得挎着空篮子、破碗出去要饭。

    nbsp走在路上,随处可见饿死的人横在路边,身上盖着破草席的还算有个盖,有的就那样直挺挺的倒在路中,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啃完的树皮。

    nbsp野地里的草根被挖光了,树皮被剥得光秃秃的,连土里的虫子都被捉得没了影。

    nbsp有的爹娘舍不得吃,把仅有的一点吃的喂给娃,自己却饿到睁不开眼。

    nbsp夫妻为了让孩子活下去,把娃送给能给口饭吃的人家,转身就哭倒在路边。

    喜欢。

第651章 丁戊奇荒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