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汴京诡案手札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413章 线人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63小说]https://m.163xiaoshuo.net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林宅门前,三人神情复杂,相对无言。

    nbsp“也好,也好。”孔老满脸的皱纹里凝着化不开的沉重,真见了面,恐怕也不知如何措辞。

    nbsp想到林知行沉静刚烈的性情,孔老深深叹息,忧虑他是否能承受这般打击。

    nbsp三人黯然离开林府。

    nbsp池翰急于知道真相,索性至宫门外等候。

    nbsp未几,周正自宫中踏出,面色凝重。

    nbsp他怀中揣着两道旨意:一是确认林知夏死讯的官文,二是皇帝密令彻查太监来乐在汴京的线人。

    nbsp皇帝要知道,是谁在给那个老太监通风报信!

    nbsp池翰满心失望,但一想到这个线人是间接害死林知夏的元凶之一,他便立誓定要将对方揪出来。

    nbsp池翰带人昼夜筛查。

    nbsp尽管来乐坚称十一爷对拐卖之事毫不知情,但他一介太监,何来面子说动京城中人。

    nbsp他无显贵亲属,自十二岁开始便跟着十一爷,所有人脉皆依附于十一爷。

    nbsp有了十一爷昔日的皇子身份这条线索为支点,能帮来乐打通汴京销货关节的,必是他曾经的旧识。

    nbsp他们旋即着手排查二十余年前与十一爷过从甚密之旧识,以及与衢州往来密切的行商。

    nbsp大理寺卷宗室中,烛火摇曳不定。

    nbsp此前小马脸遭人灭口,孟俞已查过他供职的绣楼及其人际关系网。

    nbsp池翰将两份名单重叠比对,一个名字赫然跃入眼帘——隆昌绸缎庄东家,潘茂春。

    nbsp此人与小马脸素有来往,二十年前,他曾是睿王府的一名仆役。

    nbsp调查发现,隆昌绸缎铺每月都有一批发往衢州的布匹,而买家地址仅标注了坊间名,并无具体商铺。

    nbsp池翰当即想到商行常用“回货”的手法平衡账目,太监来乐很有可能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收取赃款。

    nbsp顺此线索,池翰逮捕了隆昌绸缎铺所有伙计。

    nbsp潘茂春很快招供:小马脸每月都会给他一笔银钱,让他在隆昌绸缎铺购买衢州所需的绸缎布匹。

    nbsp在布匹装船前,他会将一小部分银锭藏于布匹之种。

    nbsp这两笔钱应就是卖出孩童所得的赃款。

    nbsp之后再通过漕运将布匹运至衢州,由江白接收并转售给当地布行套现。

    nbsp而江白做学徒的地方,恰好就是布行。

    nbsp整个过程隐蔽,无需通过留有记录的钱庄存取,也省去了雇人运银的风险。

    nbsp池翰查明,隆昌绸缎铺的幕后东家,正是十一爷的堂侄孙赵晟——一位无爵在身的宗室子弟。

    nbsp此前林知行等人的调查已显示,这拐卖团伙不仅向汴京供货,也销往临安、应天等繁华城镇。

    nbsp池翰推断,这些地方也应有类似隆昌绸缎铺和潘茂春这样的角色。

    nbsp或许不是绸缎布匹,而是打着其他日常必需品的幌子。

    nbsp顺着这条线,他们查到赵晟在各城确有铺面......

    nbsp案件终究还是牵扯到皇亲贵胄,宗室子弟竟沦为拐卖孩童的帮凶。

    nbsp赵晟归案后高声喊冤,表示自己与十一爷只是正当生意往来,对拐卖案毫不知情。

    nbsp他一个做生意的,哪会管对方的钱是从哪来的!

    nbsp虽然他言之凿凿,但池翰仍不死心,只是他找不到赵晟参与拐卖案的直接证据。

    nbsp加之皇帝有意袒护,不想此案同宗室扯上关系,便只抄没了赵晟那几处铺子,并未严加责罚。

    nbsp这令池翰胸中郁结难消,出宫便拉着刘光瑞直奔酒楼,意图一醉方休。

    nbsp正月十五,上元佳节。

    nbsp衢州城内张灯结彩,巨型龙灯与书写着“五谷丰登”、“大吉大利”的字牌灯引人瞩目。

    nbsp衣着鲜亮的公子女

第413章 线人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