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官场:由水库溃坝开始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482章 外部监督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63小说]https://m.163xiaoshuo.net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新坝整改进入收尾阶段,工地围栏外突然多了些形色匆匆的陌生面孔。他们或举着相机对着坝体各个角落仔细拍摄,镜头里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;或捧着笔记本与施工图纸逐行比对,指尖在图纸上反复滑动;就连混凝土搅拌站的进料口,都被人用卷尺量了又量,那认真的模样,仿佛在探寻什么秘密。

    nbsp“这些人是来旅游的?”新来的钢筋工小王擦着额头上不断滚落的汗珠,有些疑惑地嘟囔着。林江刚从坝顶巡检下来,安全帽檐还在滴着水,顺着小王的目光望去——三个穿便服的人正围着水泥罐车,专注地记录着车身编号,为首的老者头发花白,手里的放大镜几乎完全贴到了水泥袋的合格证上,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信息。

    nbsp“是市民监督小组的。”林江一眼就认出了其中穿蓝色夹克的中年人,上周在社区组织的新坝整改座谈会上见过。对方似乎也察觉到了他的视线,举起手里的检测试纸挥了挥,试纸边缘泛着淡淡的紫色——那是检测水泥初凝时间的专用试剂,是监督小组用来把控水泥质量的重要工具。

    nbsp这是新坝整改开始后自发形成的监督团体。最初,只是退休教师老李带着几个一起晨练的邻居,闲来无事到工地外围看看整改进度。可自从水利局在官网公开了详细的整改方案后,报名参与监督的人突然多了起来,各行各业的人都有。有搞化工的工程师,自带专业设备来检测砂石的含泥量,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;有开了几十年塔吊的老师傅,蹲在模板旁,仅凭经验就能看出钢筋绑扎是否规范;甚至有中学生,拿着课本上的建筑知识对照施工规范,把发现的问题工工整整地写成建议书,稚嫩的笔迹里满是认真。

    nbsp“林监理,3号仓的粉煤灰掺量好像超了。”穿蓝色夹克的工程师举着一份检测报告走了过来,指缝里还沾着没洗干净的水泥灰,显然刚从检测现场过来。报告上的曲线图清晰显示,上午进场的粉煤灰烧失量比标准值高了0.3%。虽然这个数值在允许误差范围内,但连续三批都偏高,这一异常情况足以引起警惕。

    nbsp林江立刻让人调来了进料单,仔细核对后,果然发现最近两批粉煤灰的产地变了。他刚要打电话叫物资科的人来进一步核对,工地入口处突然传来激烈的争吵声。几个戴安全帽的施工员正拦着一位扛摄像机的记者,记者的镜头却死死对着堆在角落的废旧模板——那些本该按照规定当场销毁的劣质模板,不知何时被悄悄搬到了废料区,模板表面还沾着没清理干净的混凝土残渣,在阳光下格外刺眼。

    nbsp“这些是要送去做强度检测的样品。”施工队长老张脸色涨得通红,一边解释,一边试图用身体挡住镜头,不让记者拍摄。记者却十分灵活地绕到侧面,摄像机镜头里清晰地拍到了模板边缘的裂缝,“按规定,不合格材料必须当场破碎处理,你们把这些模板堆在这里是什么意思?”记者的质问掷地有声。

    nbsp林江快步走过去时,摄像机镜头已经对准了他。“这些模板会由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进行破坏性试验,试验结果会第一时间同步上传到市民监督平台,接受大家监督。”他侧身让记者拍到模板上的红色标记,“每个批次的模板都有专属编号,大家随时可以在平台上查询它们的流向。”记者显然做过充分的功课,紧接着追问起上周发现的钢筋间距超标问题。林江没有回避,干脆带着记者爬上脚手架,指着正在整改的区域:“你看,新加固的箍筋间距缩小了两公分,这里有详细的监理旁站记录,每一个整改步骤都有据可查。”

    nbsp傍晚收工时,监督小组的微信群突然炸开了锅。有人发了一段短视频,画面里两个工人正将半截钢筋往废料堆里扔,钢筋表面的锈迹十分明显,远远超过了规范要求。林江刚回到办公室,手机

第482章 外部监督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