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兵王归回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482章 槐花落处,邮筒载流年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63小说]https://m.163xiaoshuo.net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母女平安”四个字,却被他翻来覆去看了整夜。

    nbsp“我修,”李渊突然说,“我是部队里的军械员出身,这点活儿还能干。保证不漏雨,符合标准。”他脱下军外套,露出里面的体能训练服,袖口还印着部队的番号,“给我三天时间。”

    nbsp张主任愣了愣,看着他眼里的认真,忽然笑了:“行,就信李哥一回。三天后我来验收。”

    nbsp围观的邻居们散了,李阳背着书包往学校走,回头喊:“爸,我放学回来帮你!”李悦也挥着小手:“我给你递螺丝!”

    nbsp李渊蹲在邮筒旁,开始仔细检查。铁皮锈蚀得厉害,投信口的弹簧已经失灵,底部的排水孔被淤泥堵死了。他回家取来工具箱,里面的扳手、螺丝刀还是在部队时用的,手柄磨得发亮,上面刻着他的名字缩写。

    nbsp槐花落在工具箱上,落在他的手背上,带着点痒。他拆开邮筒的底座时,从里面掉出些旧东西:半张被雨水泡烂的信纸,上面还能看清“平安”两个字;一个褪色的五角星贴纸,是李阳小时候贴的;还有片干枯的槐花瓣,不知被谁夹在信里,又悄悄落在了这里。

    nbsp苏瑶送完孩子回来时,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:李渊跪在槐树下,手里拿着扳手,军绿色的邮筒被拆成了零件,散落的槐花像雪一样盖在上面。她走过去,递上一瓶冰镇绿豆汤:“慢点干,不急。”

    nbsp“你看这个,”李渊举起那块锈蚀的底座,上面有个小小的凹痕,“是那年你寄的包裹太沉,砸出来的。里面是你给我织的毛衣,还有李阳的满月照。”

    nbsp苏瑶的眼圈红了。她记得那件毛衣,织到一半时毛线不够了,她拆了自己的围巾接上;那张满月照,是趁李阳睡着时拍的,脸上还带着奶渍。那时她总觉得日子慢,慢得像邮筒里的信,要走半个月才能到他身边;可现在回头看,日子又快得像风吹槐花,眨眼间孩子们就长大了。

    nbsp“我去买桶防锈漆,”苏瑶接过他手里的扳手,“顺便给你带两个肉包子。”

    nbsp李渊点点头,继续手里的活。阳光穿过槐树叶的缝隙,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,像极了当年在哨所的树荫下,他靠在弹药箱上读信的样子。那时的信纸上总带着苏瑶的香水味,混着训练场的汗味,成了他最珍贵的念想;而现在,他手里的扳手带着机油味,混着槐花的甜香,成了新的牵挂。

    nbsp中午时分,李阳放学回来,书包都没放就蹲在旁边递螺丝这邮筒比我们班的饮水机还难修,”他看着满地的零件,吐了吐舌头,“你在部队修枪是不是更难?”

    nbsp“修枪要讲精度,修邮筒要讲心意,”李渊把一块新的铁皮焊到底座上,火花溅在槐花瓣上,瞬间熄灭,“就像你给笔友写信,字写得好不好不重要,重要的是有没有把想说的话都写上。”

    nbsp李阳似懂非懂地点头,从兜里掏出个小本子,上面记着要寄给笔友的话:“我写了院里的老槐树开花了,还写了我爸会修邮筒,他以前是兵王。”

    nbsp李渊的手顿了顿,焊枪的火花在他眼底跳动。他从没跟孩子们说过“兵王”这两个字,那些在边境的生死瞬间,那些军功章背后的鲜血,他只想让它们随着旧军装一起,压在衣柜最深处。可此刻听着儿子的话,看着他眼里的崇拜,忽然觉得那些过往不是负担,是能让孩子们挺直腰杆的底气。

    nbsp下午,李悦也从幼儿园回来了,手里拿着老师奖励的小红花,非要贴在邮筒的铁皮上。“这样邮筒就变漂亮了,”她拍着小手,“就像爸爸的军装一样。”

    nbsp苏瑶端着晚饭过来时,夕阳正落在老槐树上,把邮筒的影子拉得很长。李渊已经把零件重新组装好,正在刷防锈漆,军绿色的漆料在他手里匀匀地铺开,像给旧时光裹上了层新衣裳。

    nbsp“吃饭了,”苏瑶把碗筷放在树下的石桌上,“明天再弄吧,天黑了看不清。”

    nbsp李渊放下漆刷,看着初具雏形的邮筒,忽然笑了。邮筒的投信口被他换了新的弹簧,轻轻一按就“咔哒”作响;底部钻了新的排水孔,还加了层滤网;最特别的是,他在邮筒的侧面,用刻刀小心翼翼地刻了朵槐花,花瓣的纹路清晰可见,像苏瑶当年画在信封上的那样。

    nbsp“明天就能用了,”他坐在石凳上,夹起块排骨喂给李悦,“等晾干了,我们第一个寄信。”

    nbsp“寄给谁?”李阳扒着饭问。

    nbsp“寄给远方的笔友,”李渊看着儿子,“告诉他,我们院里的老邮筒开花了。”

    nbsp夜风又起,槐花簌簌落下,落在刚刷好漆的邮筒上,落在一家人的笑脸上,落在石桌的饭菜里。邮筒侧面的槐花刻痕在月光下若隐若现,像个温柔的秘密。李渊看着这一切,忽然明白,所谓归途,从来不是回到起点,是把过往的风雨、现在的烟火,都酿成了老槐树的蜜,甜得能让时光都慢下来。

    nbsp他想起明天的老兵座谈会,发言稿还没写,可现在觉得,说什么都不重要了。只要这老邮筒还立在槐树下,只要孩子们还能指着它说“这是我爸修的”,只要苏瑶的笑容还像槐花一样甜,那些穿过枪林弹雨换来的安稳,就都有了意义。

    nbsp夜渐深,家属院的灯一盏盏熄灭,只有老槐树下的那只邮筒,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绿光,像颗被岁月打磨过的军徽,安静地守着每个等待春天的人。

    喜欢。

第1482章 槐花落处,邮筒载流年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