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3章 邮筒生花,岁月缝新痕[2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63小说]https://m.163xiaoshuo.net最快更新!无广告!
”苏瑶手里提着个布包,里面是刚从菜市场买的菜,还有块给邮筒做挡雨棚的帆布。
nbsp“张大爷说邮筒怕淋雨,”苏瑶把帆布递给李渊,“咱给它搭个小棚子,再钉块木板当窗台,能放些便民的创可贴、针线包。”
nbsp老槐树下已经围了些邻居,王婶拿着自家做的槐花饼,李奶奶端着刚熬的绿豆汤,都说要给“新邮筒”道贺。李渊踩着梯子搭挡雨棚时,李阳和院里的孩子们围着邮筒转圈,数上面的槐花瓣刻痕;李悦则把创可贴、碘酒棉签摆进苏瑶钉好的小木盒,像在玩过家家。
nbsp“老李,你这邮筒成咱院的宝贝了!”王婶往他嘴里塞了块槐花饼,甜香混着芝麻的脆,“昨天我家小孙子把录取通知书塞进这里,说要让邮筒沾沾喜气!”
nbsp李渊低头看着邮筒,忽然觉得它真的活了过来。投信口吐出的不仅是信件,还有孩子们的期待、老人们的牵挂;侧面的槐花刻痕里,藏着苏瑶的画笔、李阳的信件、李悦的创可贴,藏着一整个家属院的日子。
nbsp傍晚收信时,邮递员老周特意多待了会儿,摸着邮筒的挡雨棚直点头:“这棚子搭得好,以后信件再也不怕湿了。”他从邮包里拿出几封信,其中一封是给李渊的,信封上贴着边防哨所的邮票,寄信人是他当年的通讯员小马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nbsp李渊捏着信封的手微微发颤。小马在信里说,哨所新装了暖气,新兵们都知道他的故事,说他“把兵王的本事用在了修邮筒上”;还说当年他们一起种的那棵小白杨,现在已经能遮住哨所的窗户了。
nbsp“写啥呢?”苏瑶凑过来看,指尖划过信封上的哨所地址,那里的每一个字,她都曾在无数个夜晚写进家信里。
nbsp“说小白杨长高了。”李渊把信塞进上衣口袋,像揣着块温热的烙铁,“咱明天也给院里的老槐树松松土,施点肥。”
nbsp夜里,李渊坐在灯下给小马回信。李阳趴在旁边写作业,李悦则在画邮筒,蜡笔涂出的军绿色晕染开来,像浸了水的墨。苏瑶在厨房烙槐花饼,香味顺着门缝钻进来,混着笔尖划过信纸的沙沙声,成了最安稳的催眠曲。
nbsp“爸,你在信里说邮筒了吗?”李阳抬头问,“说我们给它搭了棚子,还刻了槐花?”
nbsp“说了,”李渊笑了,“还说等你笔友回信,我就把邮筒的照片寄给小马看,让他知道,咱这和平日子,比哨所的雪还干净,比槐花还甜。”
nbsp李悦举着画跑过来,纸上的邮筒旁边画了四个小人,手牵着手站在槐树下。“这是爸爸,这是妈妈,这是我,这是哥哥!”她指着小人头顶的太阳,“太阳照着邮筒,邮筒就开花啦!”
nbsp李渊接过画,贴在书桌上方的墙上,正好在他和苏瑶的结婚照旁边。照片里的苏瑶扎着马尾,穿着红裙子,站在老槐树下,手里拿着封刚寄出的信;而现在的邮筒,就立在当年她站的位置,像时光织就的一个结,把过去与现在紧紧系在了一起。
nbsp夜风再次拂过家属院,槐花落在邮筒的挡雨棚上,发出“簌簌”的轻响,像谁在低声读信。李渊看着墙上的画,忽然明白,所谓归途,不是回到过去,是让那些在风雪里守护过的岁月,在槐花香里长出新的痕;是让那只装过无数家书的邮筒,成为孩子们眼里会开花的童话。
nbsp他提笔在给小马的信末尾添了一句:“有空来看看,咱这邮筒上的槐花,比哨所的白杨花,更暖。”
喜欢。
第283章 邮筒生花,岁月缝新痕[2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