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兵王归回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684章 菌草技术破困局 亲情暖意映金线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63小说]https://m.163xiaoshuo.net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记笔记,时不时打断专家,询问一些细节问题。培训结束后,她又把笔记整理成通俗易懂的手册,分发给大家。在她的指导下,第一批香菇菌种顺利接种,村民们每天都来培育室查看,期待着菌种能早日长出香菇。

    nbsp然而,就在香菇即将出菇的时候,培育室的温控设备突然出了故障,温度一下子降到了十摄氏度以下。苏瑶得知消息后,立刻带着技术员赶到培育室,看着温度计上的数字,心一下子沉了下去——香菇出菇的适宜温度是十五到二十五摄氏度,温度过低,菌种很可能会死亡。

    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    nbsp“快,把所有的电热毯都拿来,还有取暖器!”苏瑶当机立断,一边安排技术员去拿取暖设备,一边给李渊打电话。

    nbsp李渊接到电话时,正在玉米田查看菌草改良土壤的效果。他立刻放下手里的活,驱车赶往培育室。赶到时,苏瑶正和技术员们一起,把电热毯铺在培育架上,用取暖器给培育室升温。

    nbsp“怎么样?温度能升上来吗?”李渊焦急地问。

    nbsp苏瑶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,说:“现在温度已经升到十二摄氏度了,再等等应该能升到十五摄氏度以上。希望菌种没事,不然我们这么久的努力就白费了。”

    nbsp李渊点点头,脱下外套,盖在培育架上,帮助保温。他看着苏瑶疲惫却坚定的眼神,心中满是心疼。这些日子,苏瑶为了菌草项目,每天都忙到深夜,既要协调资金、联系专家,还要指导村民培育菌种,几乎没怎么休息。

    nbsp“辛苦你了。”李渊轻声说,伸手帮苏瑶理了理额前的碎发。

    nbsp苏瑶笑了笑,说:“不辛苦,只要能帮村民们解决问题,再辛苦也值得。”

    nbsp经过一夜的奋战,培育室的温度终于稳定在了十七摄氏度。第二天一早,苏瑶和李渊迫不及待地查看菌种,发现菌种不仅没有死亡,还冒出了细小的香菇芽。两人相视一笑,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。

    nbsp村民们得知消息后,也纷纷赶来查看,看着培育架上的香菇芽,脸上满是喜悦。奥马里激动地说:“太好了!我们终于能种出香菇了,以后不仅有玉米吃,还能卖香菇赚钱,谢谢你们,李总、苏总!”

    nbsp随着香菇的成熟,培育室里弥漫着浓郁的香菇香味。村民们第一次收获自己种植的香菇,兴奋地捧着香菇,争相拍照留念。苏瑶联系了内罗毕的超市和餐馆,把香菇卖了个好价钱,村民们拿着卖香菇的钱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
    nbsp菌草技术的成功,不仅解决了玉米田的根腐病问题,还为村民们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。越来越多的村庄开始种植菌草,“中非友谊农场”的菌草示范基地,也成了肯尼亚农业技术推广的样板。

    nbsp这天傍晚,李渊一家坐在农场的院子里,看着远处夕阳下的菌草田和玉米田,心中满是欣慰。李阳拿着相机,翻看着这些日子拍摄的照片,说:“爸、妈,我们把这些照片整理一下,做成相册吧,等以后回忆起来,肯定很有意义。”

    nbsp李悦点点头,说:“我还要在相册里写上我们的故事,告诉大家我们是怎么帮助村民们种菌草、种香菇的。”

    nbsp苏瑶靠在李渊的肩膀上,轻声说:“时间过得真快,我们来非洲已经五年了。这五年里,有辛苦,有困难,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感动。看到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,我觉得一切都值得。”

    nbsp李渊握住苏瑶的手,说:“是啊,这五年,我们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价值,还让孩子们学会了担当和奉献。这条‘金线,因为我们的努力,变得更加坚固、更加温暖。”

    nbsp夜幕降临,农场里亮起了灯火。远处的村庄传来了非洲鼓的声音,伴随着村民们欢快的歌声。李渊一家坐在院子里,听着歌声,看着天上的繁星,心中满是幸福。他们知道,“金线计划”的道路还很长,未来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。但只要他们一家人携手并肩,带着真诚和善意,就一定能在这条“金线”上,书写更多关于友谊、关于成长、关于幸福的动人篇章。

    nbsp而这条连接中国与非洲的“金线”,也将在岁月的洗礼中,愈发闪耀,见证着中非人民守望相助、携手前行的美好历程,永远流淌在山海之间,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田。

    喜欢。

第1684章 菌草技术破困局 亲情暖意映金线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