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86章 金线映初心:山海相连的守护与传承[2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63小说]https://m.163xiaoshuo.net最快更新!无广告!
/> nbsp李渊接过报告,仔细看了看各项指标,满意地点点头:“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。不过我们不能满足于此,下一步还要开发橡胶深加工产品,比如医用乳胶手套、高端轮胎原料,这样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,让更多村民受益。”
nbsp马库斯用力点头:“我明白!我已经跟国内的技术团队联系好了,下个月去中国学习深加工技术,争取早日把生产线建起来。”
nbsp傍晚时分,李渊回到宿舍,刚打开电脑,就收到了苏瑶发来的视频请求。屏幕里的苏瑶穿着职业套装,背景是埃塞俄比亚光伏项目的施工现场,远处的太阳能板在夕阳下泛着金光。
nbsp“今天去看了电站的选址,地形比预想的还要好,没有复杂的地质结构,施工难度小很多。”苏瑶的脸上带着疲惫,却难掩兴奋,“当地政府很支持,还承诺会帮忙协调周边的运输路线,确保设备能按时进场。”
nbsp“辛苦了,记得按时吃饭,别总熬夜。”李渊看着她眼底的红血丝,心疼地说,“孩子们刚才给我发了视频,阳阳说想报考农业大学,以后也来非洲搞种植项目,悦悦说要当画家,把非洲的美景都画下来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nbsp苏瑶笑了:“这两个孩子,跟你一样有股韧劲。对了,下个月是阳阳的生日,我争取赶回去,咱们一家人一起过。”
nbsp挂了视频,李渊走到窗边,望着远处的卡鲁河。河水静静流淌,映着漫天的晚霞,像一条金色的丝带,连接着非洲的土地和远方的祖国。他想起项目组刚成立时,老领导说的话:“这条‘中非金线,不仅是经济合作的纽带,更是民心相通的桥梁。我们要把中国的技术和经验带过来,也要把非洲的友谊和希望带回去。”
nbsp这些年,他亲眼见证了“金线”上的变化:坦赞铁路上的列车跑得更快了,载着非洲的矿产和农产品驶向港口,也载着中国的机械设备和技术人员驶向内陆;肯尼亚的光伏电站点亮了草原的夜晚,让牧民的孩子能在灯下读书;埃塞俄比亚的纺织厂里,当地妇女用中国的纺织技术织出精美的布料,销往世界各地。
nbsp而这条“金线”上的故事,远不止这些。有中国医生在非洲的乡村医院里救死扶伤,有中国教师在非洲的学校里传授知识,有中国工程师在非洲的工地上挥洒汗水……他们像一颗颗螺丝钉,牢牢地铆在“金线”上,用自己的坚守和付出,编织着中非人民守望相助的美好画卷。
nbsp深夜,李渊躺在床上,手机里传来李阳发来的消息:“爸爸,我今天去图书馆查了很多关于非洲农业的资料,发现有很多地方还需要改进的技术,我以后一定要像你一样,去非洲帮助更多的人。”
nbsp看着儿子的消息,李渊的眼眶有些湿润。他想起自己年轻时,也曾像李阳一样,怀揣着梦想,踏上了支援非洲的道路。如今,儿子也接过了接力棒,这份跨越山海的守护与传承,正是“中非金线”最珍贵的财富。
nbsp第二天一早,李渊又准时出现在种植园里。胶农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,割胶刀在橡胶树上划出整齐的弧线,乳白色的胶乳顺着导管流入胶杯,像一串串珍珠,闪耀着希望的光芒。
nbsp远处的天空中,一架中国的货运飞机正在降落,机上载着新的烘干设备和深加工技术资料。李渊知道,这条“中非金线”还会继续延伸,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闪耀。它会见证更多的合作与友谊,见证更多的成长与变化,永远流淌在山海之间,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田。
nbsp而他和苏瑶,还有千千万万的“金线守护者”,会继续在这条路上前行,用自己的双手,书写着中非合作的新篇章,让“金线”上的故事,永远流传下去。
喜欢。
第1686章 金线映初心:山海相连的守护与传承[2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