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17章 草原晨风携暖意,跨洋情谊谱新篇[2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63小说]https://m.163xiaoshuo.net最快更新!无广告!
sp; nbsp下午,李渊带着几个学生去村里修一台故障发电机。村子离学校有十公里,他们骑着摩托车,穿梭在草原上。沿途的牧民看到他们,都热情地挥手打招呼,有的还拿出水果、椰枣塞给他们。
nbsp到了村里,老牧民奥马尔早已在门口等候,手里拿着一壶冰镇的薄荷茶。“李工,你们可来了!这发电机坏了,村里的水泵没法用,地里的蔬菜都快干死了!”奥马尔拉着李渊的手,语气里满是焦急。
nbsp李渊跟着他走进院子,发电机就放在墙角,外壳上满是灰尘。他打开工具箱,拿出万用表开始检测,学生们围在旁边,认真地看着每一个步骤。
nbsp“是线圈烧了,需要换个新的线圈。”李渊很快找出故障原因,从工具箱里拿出备用线圈,“来,你们谁来试试安装?记得先断电,注意接线顺序。”
nbsp一个叫穆罕默德的学生举起手,接过线圈,按照李渊教的步骤,小心翼翼地安装起来。其他学生在旁边帮忙递工具,偶尔提出疑问,李渊耐心地一一解答。
nbsp半个多小时后,发电机成功启动,“嗡嗡”的运转声在院子里响起。奥马尔激动得热泪盈眶,拉着李渊的手,非要留他们吃晚饭。“一定要留下!我妻子做了库莎丽,还有烤鸡,都是你们爱吃的!”
nbsp李渊推辞不过,只好答应。晚饭时,奥马尔的妻子端上一大盘库莎丽,还有烤得金黄的鸡肉,香气扑鼻。学生们和奥马尔的家人围坐在桌子旁,一边吃饭一边聊天,汉语和阿拉伯语交织在一起,偶尔还夹杂着手势,却丝毫不影响彼此的交流。
nbsp“李工,我儿子下个月就要去开罗的汽车制造厂实习了,都是多亏了您教的技术!”奥马尔端起茶杯,对着李渊举了举,“我代表全家,感谢您给我们村带来的希望!”
nbsp李渊也举起茶杯:“这是孩子们自己努力的结果,只要他们肯学,以后一定能有更好的生活。”
nbsp晚饭过后,天色已暗,草原上的星星亮了起来,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。李渊带着学生们骑着摩托车返回学校,沿途的牧民家都亮着灯,偶尔能听到传来的歌声和笑声。
nbsp回到学校,苏瑶和李阳正在宿舍门口等他们你们可回来了,妈做了面条,还热着呢。”李阳接过李渊的工具箱,“今天阿米娜的妈妈送了一件手工编织的毛衣给我,说冬天快到了,让我保暖。”
nbsp苏瑶也笑着说:“刚才卡里姆老师来电话,说明天要带我们去他家做客,他妻子要教我做埃及传统的甜点。”
nbsp李渊走进宿舍,看着桌上热气腾腾的面条,看着妻儿脸上的笑容,心里满是踏实。他知道,这趟非洲之旅,早已不是简单的工作任务,而是一段充满温暖与感动的人生旅程。他们在这里播下技术的种子,收获了跨越国界的情谊;他们用真诚对待每一个人,也得到了最真挚的回报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nbsp夜里,李渊躺在床上,听着窗外草原上的风声,还有远处传来的牛羊低鸣,心里忽然想起刚退伍时的情景。那时他从部队转业,心里还带着几分迷茫,不知道未来该做什么。是苏瑶鼓励他,说“你有一身技术,不如用技术帮更多人”。现在想来,他做到了——在国内,他帮偏远地区的村民修农机;在非洲,他教当地学生学技术,帮他们实现梦想。
nbsp“在想什么呢?”苏瑶的声音在耳边响起。
nbsp李渊转过身,握住她的手:“在想,咱们以后要不要多来非洲看看,这里的孩子需要技术,这里的百姓需要帮助,咱们能做的还有很多。”
nbsp苏瑶靠在他怀里,轻声说:“好啊,只要一家人在一起,去哪里都好。等孩子们再大一点,我们可以带他们去更多地方,教更多人技术,让华夏的薪火,在更多地方点亮希望。”
nbsp月光透过窗户,洒在两人身上,温柔而宁静。草原上的夜,依旧带着几分凉意,可宿舍里的温度,却温暖得让人安心。
nbsp第二天一早,李渊一家跟着卡里姆去他家做客。卡里姆的家在草原深处的一个小村落里,院子里种满了三角梅,开得热烈而鲜艳。卡里姆的妻子法蒂玛热情地迎接他们,手里端着香甜的薄荷茶,还拿出自己编织的桌布铺在桌子上。
nbsp“苏老师,快来,我教你做巴克拉瓦。”法蒂玛拉着苏瑶走进厨房,里面早已准备好面粉、蜂蜜和坚果,“这是埃及最传统的甜点,用蜂蜜和坚果做的,甜而不腻。”
nbsp苏瑶跟着法蒂玛学做巴克拉瓦,手指捏着薄如蝉翼的面皮,裹上坚果碎,再刷上一层蜂蜜,放进烤箱里。厨房里弥漫着蜂蜜和坚果的香气,两个女人一边做一边聊天,虽然语言不太通,却能从彼此的眼神里感受到善意。
nbsp李渊和卡里姆坐在院子里,喝着茶聊着天。卡里姆拿出一张老照片,照片上是一个年轻的男人,穿着军装,笑容灿烂。“这是我父亲,他年轻时去过中国,说中国是个很温暖的国家,中国人都很热情。”卡里姆指着照片,眼神里满是怀念,“他要是还在,看到我现在和中国朋友一起工作,一定会很开心。”
nbsp李渊看着照片,心里泛起一阵暖流:“中埃友谊已经有很多年了,现在我们通过技术合作,让这份友谊更加深厚,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中国人来非洲,更多的非洲人去中国,我们的友谊会一直延续下去。”
nbsp李阳和李悦则在院子里和卡里姆的孩子们一起玩,他们用树枝在地上画画,一会儿画中国的长城,一会儿画埃及的金字塔,偶尔还会教对方说自己的母语,笑声在院子里此起彼伏。
nbsp中午,法蒂玛和苏瑶端着刚烤好的巴克拉瓦走出厨房,金黄的甜点上淋着蜂蜜,散发着诱人的香气。大家围坐在桌子旁,品尝着巴克拉瓦,喝着埃及红茶,聊着各自的生活,阳光洒在院子里,温暖而惬意。
nbsp“太好吃了!苏老师,你学得真快!”法蒂玛拉着苏瑶的手,脸上满是笑容,“以后你要常来我家,我教你做更多埃及美食。”
nbsp苏瑶笑着点头:“好啊,下次我教你做中国的饺子,咱们一起做一顿中埃融合大餐。”
nbsp离开卡里姆家时,法蒂玛给他们装了满满一袋巴克拉瓦,还有自己织的围巾。“天冷了,戴着围巾暖和。”她把围巾递给李悦,轻轻摸了摸她的头,“常来玩啊。”
nbsp坐在返回学校的车上,李悦戴着新围巾,手里拿着巴克拉瓦,笑得合不拢嘴:“妈妈,法蒂玛阿姨真好,她做的巴克拉瓦太好吃了,我下次还要去她家学做甜点。”
nbsp苏瑶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:“好,等下次有空,咱们再去。”
nbsp李渊看着窗外掠过的草原景色,心里满是感慨。他知道,这段非洲之旅,会成为他们一家人最珍贵的回忆。在这里,他们不仅完成了工作任务,更收获了跨越国界的友谊,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碰撞出的温暖火花。未来,他们还会带着这份记忆,这份责任,继续前行,让华夏的薪火在异国他乡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,让中埃友谊的桥梁,永远坚固,永远畅通。
nbsp回到学校时,夕阳已经西下,草原被染成了金黄色。学生们正在操场上打篮球,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里。实训车间的灯又亮了起来,几个学生还在里面钻研技术,卡里姆也在一旁指导着。李渊看着眼前的一切,心里忽然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——这里不仅是一所学校,更是一个传递希望、传递友谊的平台,而他们,正用自己的双手,让这个平台变得更加坚实,更加温暖。
喜欢。
第1717章 草原晨风携暖意,跨洋情谊谱新篇[2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