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88章 金线续新章 田野间的传承与山海外的回响[2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163小说]https://m.163xiaoshuo.net最快更新!无广告!
br/> nbsp“妈妈放心,我们会帮爸爸把试验田的事做好的!”李悦拉着苏瑶的手,把一幅刚画好的“太阳妈妈”递给她,“妈妈,这是我画的你,你就像太阳一样,给非洲带来了光明和温暖。”
nbsp苏瑶接过画,眼眶有些湿润。她摸了摸李悦的头,又看向李阳:“阳阳,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,随时给我打电话。记住,不管遇到什么困难,爸爸妈妈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nbsp驱车前往港口的路上,苏瑶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草原风光,想起自己刚到非洲时的场景。那时的她,还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,跟着老领导跑项目,因为语言不通,常常在谈判桌上闹笑话;因为不适应气候,好几次在工地上中暑。是李渊一直陪着她,教她如何跟当地官员沟通,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调整心态,如何在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项目里找到突破口。
nbsp如今,他们的孩子也踏上了这条“金线”,用自己的方式续写着中非友谊的故事。苏瑶突然觉得,这条“金线”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河,从他们这一代人的脚下,流向孩子们的未来,也流向中非人民共同的明天。
nbsp傍晚时分,苏瑶从港口返回电站时,远远就看到试验田边围满了人。走近一看,原来是李阳和农业专家们一起,用无人机给试验田浇水。无人机在天空中盘旋,水柱均匀地洒在幼苗上,村民们兴奋地拍手叫好,纷纷拿出手机拍照。
nbsp“妈妈!你看我们的无人机!”李悦看到苏瑶,跑过来拉着她的手,“哥哥说,以后要用无人机帮村民们种地,这样又快又好,还能节省很多人力。”
nbsp苏瑶笑着点头,看向身边的李渊。李渊会意地握住她的手,两人相视一笑——他们知道,属于孩子们的“金线故事”,才刚刚开始。
nbsp当天晚上,电站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。李阳正在给中国员工和当地员工做种植项目的培训,屏幕上展示着他做的PPT,里面不仅有详细的种植技术讲解,还有市场分析和收益预测。李悦坐在角落,一边听一边画笔记,偶尔还会站起来,用稚嫩的声音给大家解释PPT里的插画。
nbsp培训结束后,阿贝走到李阳身边,递给他一张纸条:“这是我们部落长老的联系方式,他说想邀请你去部落里,给更多的村民讲种植技术。”
nbsp李阳接过纸条,紧紧攥在手里。他知道,这张纸条不仅是一份邀请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。他转头看向父母,看到他们眼中满是欣慰的笑容,突然觉得,自己肩上的责任,又重了几分——但这份责任,让他充满了力量。
nbsp夜深了,李阳躺在床上,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。有他和村民们在试验田劳作的场景,有李悦和非洲小朋友一起画画的笑脸,还有父母在项目现场忙碌的身影。他想起父亲曾经说过的话:“所谓传承,不是把我们走过的路再走一遍,而是在我们的基础上,走得更远,看得更广。”
nbsp他拿出手机,给国内的同学发了条消息:“我在非洲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,这里有广阔的田野,有淳朴的人民,还有无限的可能。你们要是有兴趣,也来看看吧,这里需要更多的年轻人。”
nbsp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,窗外的月光正好洒在书桌上,照亮了他写在笔记本扉页上的一句话:“让金线延伸,让友谊生长,让每一片田野都充满希望。”
nbsp而在遥远的中国,“农联易购”平台的办公室里,工作人员正在加班加点地搭建“中非金线农产品专区”;在肯尼亚的光伏电站,中国工程师正在给当地员工做设备维护培训;在坦赞铁路的沿线,中国医生正在给村民们做义诊……
nbsp这条跨越山海的“金线”,正因为无数像李渊、苏瑶、李阳、李悦这样的人的守护与传承,变得愈发闪亮。它不仅连接着中国与非洲的土地,更连接着两国人民的心;它不仅见证着经济合作的成果,更见证着友谊的成长;它不仅照亮了非洲的夜晚,更照亮了中非人民共同的未来。
nbsp在未来的日子里,这条“金线”还会继续延伸,会有更多的年轻人踏上这条道路,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,续写着属于他们的“金线故事”。而这些故事,会像草原上的星星一样,永远闪耀在山海之间,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田,也永远铭记在中非人民的心中。
喜欢。
第1688章 金线续新章 田野间的传承与山海外的回响[2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